top of page

在沒有電神與燈神的古希臘,舞台燈光怎麼辦?



在沒有電神與燈神的古希臘,舞台燈光怎麼辦?


首先說明一下,雷神不算是電神。另外阿拉丁的那個燈神也不管這個。


希臘劇場由於是在室外,他們初時大多都靠太陽光,到了後期他們會利用大型鏡子來反射太陽(所以是太陽神及『鏡』神吧?)。這個應該就是最早期的燈光照明及效果,但是單靠太陽神的加護,有時甚至要中場休息一下,等待太陽在合適位置才再繼續表演。


到了羅馬時代,舞台由室外轉移到室內。失去了太陽神加護的人,只能靠手頭上的蠟燭了。他們用火把、燈籠之類的光源來做照明,然後就進入黑暗時期了...


在文藝復興時期,意大利人用牛或動物脂肪製成的蠟燭照亮舞台,並根據需要適時添加燃料。除了火把、燈籠及蠟燭之外,還有原油燈,吊燈之類的照明器具。甚至有人把鏡子加到燭台,可以有限度地控制光源方向,再後期一點更有人加設了彩色濾光片或裝滿了顏色液體的玻璃瓶來改變光線的顏色來達到想要的舞台效果。這就是現代射燈的先軀吧。


在很長的時間舞台的照明及燈光效果都是靠火來達成的。但是,舞台是用大量木材來建成的,而且那些年為了令木材更加耐用,保持彈性及防蟲,是加了不少東西用來處理木材。那些建材不但不付合現代的防火標準,而且令到舞台比柴更好燒(這是地獄梗)。而且初時也沒有什麼消防標準,例如建築物的出入口數量,走火通道的規格之類是完全沒有,就算有也沒有人跟從。一但失火就所有人一起GG。火神的加護的確不太好使,就連遠離神代的現代來說,就以1903年12月的易洛魁劇院大火為例,造成最少605人喪生,約250人受傷。


除了火對劇院是致命之外,對演員也是一樣(應該說對什麼不是?)。早在1862年之前,早就發明了防火物料,主要是用來做服飾。但是有一位芭蕾舞者(Emma Livry)不喜歡那種防火物料,在演化為蝴蝶的女孩時,受到手持火炬者的火光吸引,需要如燈蛾撲火般撲過去。結果就是撲過去,然後燒著了。在嚴重燒傷之後,整整痛苦了一年多才慢慢地死去。在這之後就算立法規管了,依然有芭蕾舞者不喜歡防火物料,然後燒傷。這要到把防火物料改良後才有改善。


在後來由於有電神與燈神的出現,加上人們更加重視了安全,舞台火災是少了,但依然有發生。當然由電引起的火災和燈所產生的高溫也會引發其他問題。所以台前演員的努力令到藝術不斷的發展,但台後的工作人員除了要提供藝術相關的支援外,也不停為保住演員和客人的生命及安全而作出努力呢...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