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攝影 - 原汁原味最重要?真的是這樣嗎?



拍了一張照片,是否應該作修改或後製?是否應該保持原汁原味?這樣的討論比比皆是,無論是贊成、反對又或者是沒意見也好,都有各自的道理。反正又不是什麼是非黑白的東西,其實自己開心就好了。但是在深入探討這問題前,必須要先定義什麼是「原汁原味」。



首先,我必需要告訴大家一個客觀的事實:就算是同一張相片,在不同品牌的手機、螢幕上觀看,顏色、亮度、對比、色相、飽和度什麼的(以下簡稱「顏色」)也是不一樣,同牌子不同批次的螢幕也不見得會一樣。甚至同一張照片在不同的平台上載,顏色也不會一樣(壓縮率不一樣,如果是影片的話,某些平台在轉換格式時會暗地作出「改良」)。就算是列印出來,用不同批次的墨水、紙張,印出來的效果也不一樣。那「原汁原味」就很難定義了。



再舉一個例子:在用底片年代,把影像拍了在底片上,是需要沖曬/沖洗這個步驟才可以展現在相紙上面成為照片。簡單來說,影像在底片上,先要用藥水把底片的影像穩定下來,然後才可以把底片的影像照在相紙上。之後再用藥水把相紙上的影像穩定下來,這樣才可以把底片的影像變成照片。而藥水的成份、浸泡的時間、把影像照在相紙上的時間長短之類,全部都會影響成像。有攝影師甚至會刻意去調整這些元素來沖洗出特別的效果,而這些變數都會令「原汁原味」又或者「不後製」變成不可能。



再說人類的肉眼會跟隨年齡增長及健康情況,所看到的顏色也會不一樣,最有名的例子可算是莫內。再說不同的鏡頭牌子對「顏色」的表達也不一樣,就小編的個人觀感以一句話總結各牌子特色的話,Canon 的顏色比較鮮艷、Nikon 的成像比較銳利、Zeiss 的立體感跟顏色很蔡司、Voigtländer 有點焦焦的味道、Fujifilm 有淡淡的很有富士味,而 Sony就依舊很有 Sony味。更不用說不同片幅的表現了。



所以拍一張照片有那麼多可控及不可控的變數,哪來「原汁原味」?是有的,但小編認為「原汁原味」不是指後製與否。而是當攝影師看到值得拍下的東西時,拍下給您看。當您在看攝影師的作品時,不只是在看一張照片。你如何感知這個「世界」,是很個人的。不同的環境、文化、出身、經驗、性格、對事物的理解之類的所有所有統合起來,你所看到的跟我所看到及理解的已經是不同的世界。而經由攝影師用攝影這個媒體及他認為滿意的手法去把自己世界呈現出來。由這張照片去窺探攝影師世界的一角,來為您自己的世界帶來衝擊與改變,這個「原汁原味」比「後製與否」實在是重要太多了。

bottom of page